顯然是我早到了。距離到中廣受訪的時間,還有一個多鐘頭。我把等待的時光消磨在踱往目的地的路上。
一腳跨進了行天宮,杵在廟柱旁,默默望著一排排低頭哞吟的藍衫誦經團。廟堂擠滿了雙掌合十恭敬拜天的普眾,少了線香煙火,卻絲毫不減一絲虔敬,人人合掌喃喃心中所願,祈求全家大小平安健康。就在芸芸眾生祈禱的停格中,我不禁感悟到,也許每個人都具備了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,只要不放棄,一雙手便能守護住家人的平安健康,掌管日子的走向。只要我們願意。
避風遮雨的家,最讓人放心「吃」「睡」~這也是人活在世上最核心的基本點。飢腸轆轆時,只要奔回家就能填飽肚子。傷心欲絕、憤怒受挫時,拖著蹣跚腳步返家,哪怕只是一個眼神,也能得到貼心的撫慰。在外不論遭遇了好壞,回家就能獲得包容和默契,讓嘆息消逝,令微笑不息。家,本該是一個解飢舔傷,賦予安全,讓人歸心似箭的地方。
我喜歡以一只飯桌作為團圓的舞台,圍聚一家人。傍晚孩子們回來,一跨進玄關就嚷著「肚子好餓!」,氣勢足以啃光眼角掃過的一草一木。塞個麵包或零嘴充饑是最快的應急法,不過,若飯鍋裡還有剩飯,我就扭開爐火,煮一鍋熱湯,單品蔬菜味噌湯或嫩蛋海帶湯,都能攝取纖維質,補充澱粉之外的營養,快速又簡單。只要稍微緩和一下飢餓感,孩子便能捱到晚上跟大家共享晚膳。暮色低垂,爐火醞釀的飯菜香與燈火映在臉上的輝煌,我們面對面坐著,彼此端詳,讀出神情與語調之外的裊裊,彷彿融在玉米濃湯中的奶油,雖不見其形,卻缺之不可。若少了奶油香,哪是玉米濃湯?
飲食供給溫飽,有序的作息促使身心清明,維護一個家的同時也安頓了我自己。為什麼上館子難以安頓好自己?維護身心秩序?我想,只要嘗過外食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~因為雕飾的滋味難以透視食材的來歷,豐腴的菜餚難以承諾安心。只要我們重新思量,把一已的能量放在重視安居與健康上,你會發現,張羅熱騰騰的飯菜,就是犒賞自己、疼愛家人的最好方式。
做飯不難,只要抓住了自己的喜愛和擅長,從一碗湯一道菜出發,慢慢理出一套模式,累積成習慣。從選購食材、考量菜色開始,主導日常飲食的質感。食與寢,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根本,只要好吃好拉好眠,再怎麼樣的煎熬弛疲、病恙傷困,也能因著良性循環,獲得自淨與修護。身體髮膚靠著一汲一食,統穩情緒,處理萬機,猶如一個家對人的守護機制一樣。別怕心有餘而力不足,別怕做得不好讓人掩面皺眉,沒有比失敗更能讓我們從中受益,沒有比生病更能提醒我們回歸良好的飲食與作息。自淨與修護是允諾平安健康的第一步,誠懇而確實的第一步,千萬別怕起步得太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