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奈良「室生寺」的巴士班次實在少得不可理喻 , 害我們撲空了兩次 :
首次是安排在下午的銜接景點 , 但一看站牌寫著末班車是 3:50 pm (!) 只好悻然作罷。
隔天雖儘早抵達了「大野」車站 , 卻眼睜睜看著頭班巴士屁股冒著煙揚長而去 ~
要等下一班 , 必須苦候一小時 , 只好攤手收兵!當場立即更改行程 , 決定翌晨再攻 ,
這一回 , 總算如願地坐上了印著羚躍山鹿的奈良巴士 , 我和大弟這才鬆了一口氣。
蜿蜒的山路走了二十多分鐘 , 抵達了山的深處。
昔日善男信女巡禮山寺 , 都是曉行夜宿含辛茹苦地登山禮佛 ;
而如今卻能坐著巴士吹著冷氣 , 直趨室生寺的門口 , 便捷得簡直感到失禮了。
所幸這裡的巴士班次甚少 , 觀光客零星 , 隔世的山寺仍保有不凡的氣質。
跨過了這道紅色的拱橋 , 就能望見室生寺的入口。
俯拾所及皆是渾然天成的綠 : 青山綠水 , 垂葉苔瓦 ,
身心透過眼睛和皮膚毛孔 , 被滲透、被洗滌。
「阿形」「吽形」兩尊孔武的仁王像 , 照例在山寺入口兩側站崗。
以「女人高野」稱著 , 自古以來便是善女祈願聖地的室生寺 , 相傳建於西元 681年 ,
隨後由弘法大師整備迦藍 , 修造改建而成的。
乘載著一千三百多年光陰的石階 , 如今乘載著我們的腳步 ,
一邊跟陽光玩著躲貓貓的遊戲 , 信步拾階而上。
綠蔭的延長線 , 不見邊界 , 沿途處處的野花 , 風雅簡潔。
國寶「金堂」 (平安時代前期 ) , 以沉穩的「杮葺(こけらぶき)」工法施建而成。
沿著金堂側面的石階登上走廊 , 可近觀堂內多尊國寶佛像 (文殊菩薩及五尊十一面観音像 ) ,
向外一看 , 可以俯瞰四周建築物 ~如 :「弥勒堂」↓
重要文化財「弥勒堂」( 鎌倉時代前期 ) , 是三間四方的建築物 , 堂內安置著彌勒佛。
水池中的錦鯉 , 優游自在。
過了金堂 , 往後側方的石階而上 , 優雅精巧的國寶「五重塔」立即映入眼簾。
這座五重塔是繼法隆寺五重塔之後 , 日本第二古老的五重塔 ,
其小巧外觀 , 是屋外五重塔建築史上最小的一件精品 , 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。
接著 , 真言密教中舉行最重要灌頂儀式的地方 ~ 本堂 ( 灌頂堂 ) , 就在這裡。
建於鎌倉時期 (1308年) 的國寶「本堂」 , 是真言寺院的核心所在 ,
其五間四方的「入母屋」建築 , 是折衷「和樣」與「大佛樣」建築的中間樣式。
穿越著五重塔的脇側 , 有一條又長又陡的石階接連著「奥の院」,
在攀登之前 , 我們猶豫了老半天 , 不曉得該不該喘著上氣不接下氣的危險登頂?
石階是成千上百的綿延 , 有我數都數不完的臺階 , 但那一層層的階梯 , 卻平緩好走 ,
可以揣摩得到是為了眾多信女所做的體貼設計。
當我們登上了後山的「奥の院」, 雖然只有一間供養弘法大師的「御影堂」杵在那兒 ,
外觀又樸實含蓄至極 , 沒教人驚艷 , 但走完無數石階的成就感 , 及吸飽僻山野林的綠氛精 ,
說也奇怪 , 一片似乎在哪兒都能撞見的山景 , 竟然令我魂迴夢牽 , 久久不忘。
PS. 攝影 / LC
附上巴士時刻表 → 掌握住時刻表才不會像我們一樣撲空了兩回!非常心儀室生寺,一定要再攻頂一次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