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不曾在旅遊書上露臉的「法界寺」, 是一座偏遠的京都郊區小寺 , 距今已有959年 ,
由於人煙罕至 , 所以保持著千年不變的風景。寺堂內陰暗幽微 , 善男信女的祭祀物四處
陳列 , 可以嗅覺得到此地的信仰氣味 , 依舊熾烈活躍。
「為什麼帶我們到這兒來 ?」眼前只有阿彌陀堂和藥師堂 , Non-non 颯爽地走在石徑上 ,
「因為這兒還沒被觀光化 , 可以逛得輕鬆 , 而且國寶佛堂佛像和重文壁畫都有看頭!」
丈夫轉過頭來對我說。我們久違京都 , 已經三個多月了。
其實 , 還沒抵達「法界寺」之前 , 肚子先餓了。跟孩子一起旅行 , 是無法忍飢的 ,
坐JR到京都後 , 再轉搭地下鐵到「石田」車站時已近中午 , 我們就近找了麵店先填填肚子。
我點了「炸蝦蕎麦冷麵」, Non-non 挑了「炸蝦烏龍湯麵」, 兩三下吸嚕嚕地吃得清潔溜溜。
引擎瞬間充了電 , 心情也放晴了。
抹抹嘴角 , 一行人精神飽滿地朝目標前進 , 沿途是稻田渠渠的鄉間風景 ,
初秋的稻田是一埕埕金光閃閃的稻穗子 , 沉甸甸地 , 讓稻稈挺不直腰身。
走了將近十五分鐘 , 法界寺終於出現在眼前 , 一步入寺內 , 石徑的左側是國寶阿彌陀堂↓,
裡頭供奉著阿彌陀如來佛像( 國寶 , 藤原時代) , 穩雅豐麗的慈容雕像 , 是典型的定朝樣式。
佛像四周的仙女飛天壁畫(重要文化財) , 是日本繪畫史上現存的最古作品 , 可惜禁止拍照。
沿著石徑走 , 不遠處有座「藥師堂」(重文 , 室町時代 ) , 是密教的道場 , 供奉著藥師如來。
石徑的右側是一片荷花池塘。
被蟲兒蛀洞殘朽的千年古樑 , 和鮮嫩欲滴的荷葉稚臉 , 形成了對比。
亙古佛像之前 , 凡人凡心 , 資淺年輕。
走出法界寺 , 搭巴士回到車站 , 順便轉電車前往附近的「醍醐寺」。
「醍醐寺」建於874年 , 是京都十七個「世界遺產」的其中之一 ,
腹地遼闊、寺院古趣、國寶所藏豐碩 , 其中我最愛「五重塔」(國寶 , 951DC完工)↓
塔尖的「相輪」高約 13 公尺 , 占了五重塔的三分之一的高度 , 給人篤定安穩之感 ,
塔型莊重雅麗 , 每個角度都延展著出眾的線條和威儀。
五重塔是醍醐天皇的長子朱雀天皇所建 , 從動工到完成( 951DC), 花了二十年的時間。
醍醐寺的五重塔是京都最古老的建築物 ,
也是醍醐寺內碩果僅存的初創時期的建築物 ( 距今1059年)。
金堂曾在文明年間二度燒毀 , 現存的金堂 (國寶 , 建於1600年 )是依豐臣秀吉之命移築重建 ,
貴為醍醐寺的中心所在 , 安置著藥師如來坐像。
醍醐寺中的國寶重文的精品工藝四萬件 , 皆放在「靈寶館」展示 , 是值得細細品味的
高質量美術館。照例 , 日本的美術展示和佛像皆禁止拍照 , 保留給趨往現場的旅客 ,
用身體五感盡情享受。
走了一整天的碎石子路 , 玩賞了數不盡的雕刻筆墨繪畫 ,
我心愛的綠鞋子終於磨穿成洞 , 鞠躬盡瘁 , 不得不跟我揮別 。。。
Thank you & Good-bye , 我的愛鞋 ♪
<法界寺>
住所 | 〒601-1417 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区日野西大道町19 |
電話 | 075-571-0024 |
無
< 醍醐寺>
住所 | 〒601-1325 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区醍醐東大路町22 |
電話 | 075-571-0002 |
HP | http://www.daigoji.or.j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