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中旬明顯轉冷了,楓葉漫天漬紅。
沈灰的背景中浮現的艷,恰似黑夜前的雲霞,讓陷入漆黑之前有了心理準備;
冷的是身體末梢,暖的是心情視覺。
可惜這些日子不僅天暗得快,還經常飄著雨,天候不佳的休假日還要去京都嗎?著實叫人為難。
山雨欲來的那天,我們還是出發了,想賭一賭運氣;
呃也不,其實是挑了一個不難走的行程,坐電車就可直達南禪寺,再晃去永觀堂,一路平順,目標簡單明確,
即使降雨也不怕找不到地方避風躲雨。
說起了南禪寺,真叫人懷念。
上次率領弟妹們遊京都,一行人浩浩蕩蕩乘坐阪急電車到了「河原町」,在錦市場邊吃邊玩差點走不出來,移
步到寺通,前往南禪寺逗留片刻,趕在黃昏之前衝到東福寺,逛得大家眼花撩亂仍意猶未盡,好不痛快!
屈指一算,距今已經快要8年了!哇~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才重返南禪寺!可見多麼不願意重複同一個地點;
即使是輕旅行,我們也是野心勃勃的,想不斷擴張新領域,企圖踏遍未知的京奈寺院、古都角落。
這次乘坐的是京都市營地下鐵(東西線),我們在「蹴上」站下車,
目的地南禪寺是日本最早的勅願禪寺(建於1291年),處於最高格位的禪寺;它不收門票,供人自由進出,
境中的「三門」是重要文化財,但讓人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三門,而是紅磚築成的「水道橋」(水路閣)。
南禪寺雖不以賞楓稱著,但沿途依然處處可觀,偶然的轉角楓紅讓人按不住驚喜呀!
步出「蹴上」站,鑽進了隧道,這條通往南禪寺的小路,沿途矗立著沾雨未乾的楓樹,顯得更加深沈冷艷。
天氣時陰時雨,偶而乍現陽光。
走入南禪寺的境內,扶疏的樹林讓人想深~呼吸;隨手拾起了一片葉子,千姿百態的落葉,真是無一不美。
來到了記憶中的水道橋(水路閣),紅磚橋上流著琵琶湖疏水,橋下聚集著癡迷的人群。
「這兒的景觀迷人,反而拍不出好照片,真奇怪!」我歪著頭,丈夫反而認真了起來,想卯勁一下做個挑戰;
先就定好位置,等一群歐巴桑歐吉桑走遠後,又靜待修學旅行的老師學生們拍妥了紀念照,
終於抓到了背景凈空的瞬間,難得陽光也從雲後探了出來,溫暖的光澤映在臉上。。。
逐漸放晴了。
回眸三門。
我們告別了南禪寺,踱到了隔壁的永觀堂(禪林寺)。
住在關西九年,一向畏怯人潮的我終於鼓起勇氣踏進了遠近馳名的「紅葉の永觀堂」。
也許是冷雨颯風,也許是永觀堂幅員較廣,並沒有出現在東福寺遭遇的摩肩擦踵窘況;能順著自己的步伐昂首賞景,真好!
唐門
庭院的枯山水
釋迦堂外的迴廊
登高望遠,我們爬上了建在山腰的「多寶塔」,從塔外眺望山下風光。
永觀堂境內遍值兩千多顆楓樹,此時深淺橘黃齊放。吐納在瀰漫山林氣息的秋景明信片中,讓人又驚喜又安靜。
一片又一片的楓葉,一翻又一翻的季節遞迭,今年擁有了許多美好的秋日,
於是,也想捎一片紅葉給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