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們呢?在日本,將會怎樣慶祝新年?到時,我會想念你們的。」
闔上了好友捎來的新年卡片,我把這句話也裝進了行李箱,在除夕午后,一家人搭乘新幹線返鄉過年。
回名古屋的婆家過年一直是婚後的習慣;
但去年遇上了大兒子的升學考試,前年又逢公公去世,全家如常地團聚迎春,已經間隔了兩年。
因此當我們站在月台上忍著雕刻刀一般銳利的寒風,身子和臉都皺成一團,心裡卻是很跳躍,尤其是孩子們。
時速330KM的新幹線,把我們從「神戶」送往「名古屋」只消五十分鐘,併上前前後後的接駁電車、Taxi,
屈指一算,單程的時間大約花上一個半鐘頭。
12/31雖已過了返鄉的尖峰時段,但新幹線的乘坐率仍然超過了百分之百。買了昂貴的車票卻苦無座位(自由席)
的乘客大有人在,我們四個人卻幸運坐到相連的雙人座位。
一入座,孩子立即撕開手上的熱玉米湯和零食,享受甘美的旅行節奏。我瞄著他們互視竊笑的背影,覺得很欣慰。
正如預期,下午四點鐘就抵達了奶奶的家。奶奶望著個子抽高不少的孫子,一臉微笑。
我們遞上了禮物,卸下行李,先給爺爺捻香合掌,對天上的他說幾句寒暄。
除夕夜在飯廳一塊兒吃飯聊天、守歲跨年是往年的慣例。慣例中當然還出現了爺爺,一邊瞅著NHK紅白對抗賽一
邊搖著頭說:「今年的,一點都不好看.....。」然後又乖乖踱回自己的房間,在電視機前翹著二郎腿抽菸。
爺爺離世,奶奶不方便一個人住在深院大宅。於是,賣掉了大宅,搬進了現在的單人公寓,附近有兩位舅公當鄰居
互相照應,奶奶的晚年生活邁向了自在自得的圓滿,她親手寫給親人的一封信:「現在的日子,實在很幸福。」
礙於奶奶的公寓空間有限,今年,我跟Non-non不得不夜宿附近的商業旅館,白天才回奶奶家過年。
奶奶在除夕夜端出了一大鍋熱騰騰的黑輪火鍋,讓肚子吃得飽飽的我們不怕走夜路。
走向旅館的途中,我們在幽漆的「東照宮」神社逗留片刻,凝視著新年才見得到的燈火輝煌。
一路上,靜得彷彿連呼吸都能聽到鼻息,穿越石頭路的就只有我、Non-non以及護衛著我們的丈夫,三個人。
Non-non有時用手環住我,有時則捲走棉被一起離開我。與他共眠的旅館雙人床,每每難以入睡。
初一清早,我們謝絕了旅館供應的早餐,由於奶奶準備了一桌子的正月料理(おせち料理とお雑煮)等我們歸隊
一起開動;當然,還有那朝思暮想的紅包隊伍,不也對著我們眨眼睛?!
新年元旦,孩子們有紅包可以領,大人們有一疊的賀年卡可以收,皆大歡喜哩。
有些親友一年才來這麼一則消息維繫感情。語短情長的賀年卡,說的就是恭喜恭喜,新的一年也請多多關照!
你問:日本的新年是怎麼慶祝的?簡單來說,日本新春無非是收賀年卡、拜年吃「おせち料理」和參拜「初詣」。
「初詣」指的就是參拜神社,祝禱日日平安,祈福歲歲如意。雖然日本沒有舊曆春節,但新年仍然洋溢著濃厚的東
方情調。我們不挑有名的神社去人擠人,住家附近就有兩間小神社。跟奶奶和舅公一起出門,天空偶而飄著小雪。
身穿盛裝的一家人,好奪目↓ 忍不住偷偷按了幾個快門。
也抽個籤,占一下明年的運勢。巫女的頭飾實在艷麗極了,讓周遭也染上了一片喜氣。

循著號碼,兄弟倆抽到了兩個吉籤,爸爸正在畫蛇添足地解說當中。解說完畢,不管是吉凶與否,紙籤都要繫回神社的境內,不帶出來。
步出了「東照宮」,度過一座橋,我們走到對面「愛知縣護國神社」去湊湊熱鬧。
每座神社都會圍出一處 「篝火」焚燒去年的繪馬籤牌,也供大家烘烤取暖。在霜雪侵骨的正月裡,人人總想偎著焚火久一點。
除了篝火可以烤暖,神社也免費供應甜酒來暖一暖身子。連Non-non也挑戰喝甜酒咧!味道甘醇,好入口。
除了美食、紅包和玩也玩不完的樸克牌,兩個月大的小娃娃才是大家的矚目焦點!Non-non不斷鼓勵我吃胖一點,好再生一個(!)他非常愛小娃娃
每返鄉一趟,就覺得長輩們又老了一些,也衰微了些,而中年吾輩也慢慢接近著他們。
來不及感傷,懷裡的新生兒咿咿呀呀地對著大人眼神報以微笑,似懂非懂的發著聲,肌膚與表情,都柔軟極致。
新的一年,我們從這裡出發了,飽受慈愛的澆灌,讓身心飽飽滿滿。
踩在龍年的起跑點上,不管老者小孩,人人都像一支被拉滿的弓,繫在飛躍送迎的弦上,
往前,義無反顧的,
看起來,總是充滿著勇氣與決心。
這樣的日子,怎能不愛?
Non-non的手繪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