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束了小學的教學觀摩 , 我跟 Non-non 一起搭著電車回家。
陽光越過了車窗 , 照得小臉微微發亮 , 他歪著頭對我說 :「媽媽妳聽 , 電車喀拉叩囉的聲音 ,
有很多變化哦。妳聽 , 現在電車即將靠站囉 , 聽得出來嗎 ? 再不到幾公尺就要到站囉。」
車內安安靜靜的 , 他說話說得很輕 , 我也跟著一起凝聽電車壓過鐵軌的聲音。
我雖不熟悉也不靈敏 , 但嘗試順著 Non-non 的高度 , 用視線和聽覺來讀取當下的世界 ,
嗯 , 電車疾馳在區間的空曠迴聲 , 和即將靠站的緊湊音階 , 的確有點不一樣哩!
他的耳朵有奇妙的音感 , 感應著周遭 , 悠遊在「媽媽的話」與「爸爸的話」的雙語頻道 ♪
雖然生長在異國婚姻的家庭 , 父母各操著不同的母語 , 但孩子的雙語環境並非渾然天成的。
無庸置疑的 , 「生於斯長於斯」的大環境 , 占著絕大的強勢 , 日語當然是他們的第一母語。
融入生長的環境 , 學好當地的語言、文化、禮數是理所當然的根本基礎 , 一直以來 , 我也以
練就一口美麗日語作為切身的要務。但在另一方面 , 打從襁褓時期開始 , 我盡量用國語跟孩
子們說話 , 希望他們能熟悉華語的隻字片語。原因無他 , 只為了我的故鄉雙親和朋友能跟孩
子做親密無礙的交流 , 那是我堅持的初衷 , 也是我最大的期盼。
很幸運的 , Non-non 在管教嚴謹的中華學校就讀 , 而且似乎適應得不錯。
從小二開始 , 學校除了「日語課」之外 , 所有的課程都是以華語來授課。
這一次我參觀了他們的教學觀摩 , 發現他理解導師的中文能力 , 超乎了我的預期 ;
雖然幾次的舉手發言 , 都帶著缺乏自信的靦腆 , 但我相信中華學校的啟蒙教育 ,
能為他打下紮實的漢語基礎。 加油!
從小一開始 , 每一課的國語課文 , 都必須要背誦才能過關。
Non-non 向來背書如行雲流水 , 從來不見他卡舌頭皺眉 ,
也許他是用聲音的音律來記憶語言 , 背誦全然不費工夫。
最近已經少聽他在家朗誦背書了 , 作業也無需我來提示或過目 , 自立了許多 ,
也讓我落寞了不少。
昨天發現了這一段錄影動畫 , 是他小二的背書身影 , 聲音宏亮 , 神情專注 ,
在此分享給大家。
第六課 寫字歌
上寫字課的時候 , 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首寫字歌 :
身要坐直 , 紙要放正 ,
拿穩筆桿 , 不緊不鬆。
從上到下 , 從左到右 ,
先外後內 , 最後封口。
先橫後豎 , 先撇後捺。
橫平豎直 , 注意間架。
第七課 螞蟻和鴿子
有一天 , 一隻螞蟻不小心掉到水裡。
鴿子看見了 , 給他放下一片樹葉。
螞蟻就爬到樹葉上 , 回到岸上來。
這時 , 一個獵人看見鴿子 , 舉起槍就要打鴿子。
螞蟻看見了 , 很快地爬過去 , 在獵人的腳上咬了一口 ,
獵人痛得叫了起來 , 鴿子聽到叫聲就飛走了。
鴿子對螞蟻說 : 「謝謝你救了我。」
螞蟻說 :「不用謝 , 你也救過我。」